巴黎之外-在巴黎收药 |
2024-08-10 09:43:01 浏览次数:57 次 |
|
|
你不应该呆在这里,你应该去巴黎。——题记
法国有两种人,一是法国人,一是巴黎人。法国,除了巴黎,其他的地方都是乡下。这是我刚到法国的时候听人说的,讲到巴黎在法国的独特的地位。
我最初到法国也不是到巴黎,而是在西南边的格勒诺布尔,虽然是排法国前几名的大城市,但是人口只有四十万,是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个小城。我在那里读了六个月的语言,每天坐tramway从住的奥林匹克学生公寓到语言学校,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,早上去,下午回,后来干脆就不坐了,走路去,走路回。然后我就到巴黎了,读专业,工作,就再也没有去其他的城市。
之后我也有去法国的很多其他的地方,西边的波尔多,东北边的兰斯,还有北边的大城市里尔,但是不曾常住过,所以,我感受不到,外省的法国人是怎么看巴黎,我自己只是觉得,除了巴黎,其他的城市,节奏太慢,太安逸,无法忍受。
“你不应该呆在这里,你应该去巴黎”,这是法国的文学作品中常有的桥段。文学作品的虚构总是反映现实,我们无法从虚构的人物中得到证实,但是,巴黎作为艺术之都,我们关注艺术家的经历,我觉得能感受到巴黎的特别地位。
马蒂斯是出生在北部小城加莱,他先是到巴黎来学法律,后来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。夏加尔出生于白俄罗斯,巴黎为他打开了探索野兽派色彩和立体主义空间的大门…西方艺术史上,能叫出名字的,没有在巴黎呆过的应该很少,而这,也让巴黎成为世界的文化与艺术之都。
但是巴黎却是一个名利场。有接触最前沿艺术的平台,也有施展空间的舞台。但是谁是主角,谁沦为边缘,却并不关于才华。我喜欢的一些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,莫奈早期在巴黎过得并不是特别顺,梵高那就更不用说,生前始终都没有为巴黎主流所认可。唯一过得比较好的是雷诺阿,很早就签订了经纪人和赞助商,算是画家中过得最幸福的。
巴黎的艺术中心地位,取决于法国历史上就是中央集权的体制,政治权力中心始终都在巴黎。权力,经济,贵族阶层对艺术的需求,画商,经纪人制度,学院派,艺术体制,话语权始终都是在这里…然而,西方艺术的发展,特别是近代艺术,现代艺术,其创造力的源泉在于对固有的制度,观念的否定,所以一旦脱离传统,注定走上不为主流认同的道路,悲催的命运似乎难以避免。而倔强与偏执的性格是坚守本心的唯一动力,于是梵高自杀,夏加尔宁愿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光着身子作画,也不愿意走进画商瓦拉德的门。而他的门外,是他人的嘲笑,而这种嘲笑,对马奈有过,对梵高有过,对马蒂斯的野兽派有过…
然而,巴黎始终还是为有才华的人打开了一扇窗,贵妇人的艺术沙龙的大门为很多人敞开,为思想家,为作家,也为画家。于是,我们能够看到,这里似乎是百花齐放,实际上,最具价值的创作往往都滞后于主流,生前的冷落与孤独,与死后的盛誉与哀荣,这种反差发生在很多人身上。时光会洗尽铅华,历史的长河能沉淀遗珍,这些最终都成了巴黎各个博物馆中的陈设,也奠定了巴黎世界艺术中心地位,只是对创作者本人,却并不公平。
从现实到艺术,再从艺术到现实。生活中应该有艺术,但是艺术并不能代表生活全部。梦想也是如此。我到巴黎也曾经是追求梦想,曾经,在古老的校园,不谙世事,学的是别人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的东西,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。我也曾经转边巴黎的大街小巷,各个遗迹,惊喜于这里的历史与文化…但是现在,更多的是现实,想着怎么做生意,与银行的conseil周旋,与房产经纪人打交道,还有到处跟中国的朋友打听怎么去钻政策的空子…我觉得巴黎挺适合这些。曾经,我特地买了鲜花,去蒙帕拉斯萨特与波伏娃的墓地摩拜,在那块大理石的墓碑前,坐好久,发呆,但是现在,看房子路过,我已经没有意愿再走进去看看…
海明威的名言,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,我觉得,巴黎更像是一席浮华的盛宴。相比于各个小城的安静,纯朴,这里是名利场,关于政治,关于交易,当然也有体制,也有制度…
|
|
|
|
|
|